我国在监测、预警和应对可能到来的超级细菌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,结合了政策制定、技术研发、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。以下是具体的应对策略和措施:
1. 建立全国性监测网络
监测网络覆盖全国:我国已建立了覆盖省、市、县三级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,对超级细菌的传播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。目前,全国已建成185个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中心,配备专业人员1816人。
哨点医院机制: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9家哨点医院,负责对免疫力低下、危重症患者以及有流行病学史的人群进行监测和检测。一旦发现疑似超级细菌病例,需在12小时内上报至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,并由专业机构进行确认。
2. 政策与法规支持
《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:该计划明确了对耐药感染预防、诊断和治疗相关临床急需的新药、疫苗、创新医疗器械等的优先审评审批,并强调跨部门合作,涵盖医疗、畜牧业等多个领域。
抗生素使用管理:我国对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实施了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,要求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合理开具抗生素处方,防止滥用。
3.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
院感防控措施:医院加强了感染控制措施,包括对超级细菌的消毒灭菌、隔离患者以及规范医疗操作流程,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风险。
医护人员培训: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,提高医生和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,减少耐药菌的产生。
4. 推动新药研发与国际合作
新药研发支持:我国鼓励和支持针对耐药细菌的新药研发,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细菌。同时,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抗生素耐药性问题。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: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络,与世界卫生组织(WHO)等国际机构合作,共享数据和技术,提升全球防控能力。
5. 公众教育与健康防护
合理使用抗生素:通过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危害的认识,倡导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。
个人卫生与免疫力提升:倡导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健康饮食和锻炼身体,以增强免疫力,降低感染风险。
6. “数智疾控”体系建设
智慧化监测预警:我国正在推进“数智疾控”体系建设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传染病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、精准分析和快速响应。例如,河南省正在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,提升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数据互联互通:推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,增强数据集成与综合治理效能。
7. 应对超级细菌的长期策略
加强基础研究:我国正在加大对超级细菌的基础研究力度,探索其耐药机制和传播规律,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。
多部门联动:通过医疗、农业、环保等多部门联动,全面遏制细菌耐药性问题。例如,在畜牧业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,防止耐药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。
总结
我国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、强化政策支持、推动新药研发、加强公众教育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,积极应对超级细菌的威胁。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国内的防控能力,也为全球抗生素耐药性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。